文章转载自: 江西省中医院血液科
专家简介:曾英坚,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病科主任,江西省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全国第四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擅长慢性难治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化疗后中药调治、西医正规个体化治疗结合中医药、过继免疫治疗技术治疗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恶性血液病尤其是上述老年恶性血液病疗效突出。
张大玲,女,住院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委员,江西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分会委员、江西省康复养生协会针灸推拿康复专委会委员。长期从事血液疾病的诊治,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等各类血液病的诊治。
“三九”不冷,又是个暖冬。暖冬气温较高,雪雨量少,天气比较干燥,一些传染性的细菌、病毒得以滋生繁殖,再加上春季气温骤升骤降,很多人增减衣物不及时,这些都为“春温病”埋下了病根。中医认为,春天是阳气升发之时,易发生春温病。那么,春季人们易发的感冒、发烧、咳嗽、流感等流行性疾病是“春温病”吗?
春温,原为春天温暖的意思。如宋·苏轼《送鲁元翰少卿知卫州》:“时於冰雪中,笑语作春温。”春温病是指被温热病邪侵袭而发生于春季或冬春之交的一类急性热病,该病具有起病急骤、病情危重、病程长等特点,初起虽仅有高热、口渴、心烦、小便黄赤等内热症状,但在病变过程中极易出现斑疹、惊厥、昏迷等险恶变化。据不完全统计,春季急诊患者中有10%的病例与春温病有关。作为中医病名,春温最早见于《伤寒补亡论》,意指春天气温转暖而感受春季异常温热病邪所引起的一种急性温热疾病。其致病原因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温病变即“伏寒化温”之意,亦即春温源于冬天寒冷所致。中医所说的温病,相当于现在医学春季的急性热性病和传染病。临床上多指流行性感冒、大叶性肺炎、流脑等疾病。
一、哪些人容易多发春温病
1、老年人
《黄帝内经》中说:“夫精者,身之本也,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老年人由于阳气渐虚于内且不能固护于外,精气渐亏损于内且不能滋荣于外,尤其是阳化气、阴化精之生成不足,导致机体阳气阴精抵御外邪能力低下;又因春季温热气候异常变化,老年人内在阳气阴精未能及时调整以适应温热气候异常变化,温热病邪乘机侵袭而引起春温病变。
2、小儿及儿童
小儿及儿童生理特点之一是稚阳稚阴,如《小儿药证直诀》曰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 全而未壮”,即小儿阳气阴精处于稚阳稚阴阶段,亦即营卫之气尚未健全,气血尚未充盈,经筋尚未充实,阳气尚未完备,阴精尚未充满,脏腑精气尚未充足,机体卫外功能尚未强健。春季既是人体阳气生长渐渐旺盛时期,又是阳气舒展外达之时机,也是天气渐趋炎热的交替变化季节,若小儿及儿童之稚阳稚阴对天气炎热异常变化未能及时适应,温热病邪极易乘机侵袭而演变为春温病变。
3、女子及孕妇
女子以血为本,阴血只可藏泄不可暗耗,应藏泄有时有节,机体和谐有序;孕妇聚经血以荣胎,只可固藏不可暗伤。春天气候当温和而不当炎热,气候异常炎热变化,势必在某种程度上损伤女子或孕妇阴血;阳气化生于阴血,阴血为阳气化生之源,若有阳气化生不及又不能更好固护于外,春季温热病邪可乘机侵袭而演变为春温病变。
二、具体表现
1、春温犯肺
春温伤肺络,病程初起,身不甚热,病程几天,舌苔黄,出大汗,口渴,面红赤,畏热;春温病数日,舌苔黄而干,厌烦不思饮食,困倦无力;病程进一步发展,舌苔干黄或干黑,咳嗽胸痛,痰稠黄,小便短赤者;
2、春温犯肝
感受春天气候反常后,出现恶寒发热,肝区疼痛,皮肤黄疸,厌油腻,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弦数者;厌食,身黄疸,小便短赤,脉濡数者;黄疸脉沉,中痞恶心,便结溺赤;
3、春温犯脾
感受春温,脘腹疼痛,大便不爽,臭如败卵,舌苔厚腻,脉滑数;脉缓身痛,舌淡黄而滑,渴不多饮,汗出热解,继而复热;阴阳湿温,呕而不渴者;
三、春温病的预防与调摄
时下,板蓝根、金银花等清热解毒药物广受人们热捧,不少人囤积和饮用板蓝根来预防春温病,虽有一定道理,但不够严谨!因为用药物预防春温病要有针对性,不是人人皆宜、多多益善的!
1、开窗通风
开窗通风不仅可以把各种致病因子排出室外,减少微生物等对人体的侵袭,还能调节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研究发现,开窗通风半个小时可使室内空气的细菌数减少一半以上,通风时间越长,室内的细菌数就越少。防寒保暖《黄帝内经》中有“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之说。根据春温的这一发病特点,在春天乍暖还寒之时要及时更换衣物,防寒保暖。饮食调理春季要学会养生保健,以保养肾阳为主。因为冬季阳气外泄,生命中的阳根不足。
2、饮食调理
饮食应以促进食欲、补充胃气、顾护津液为原则。多进流质、半流质营养丰富而清淡易消化的食品,如黑米、绿豆、银耳、枸杞子、百合、玉竹、萝卜、冬瓜等中的一种或两到三种各30~50克加水熬汤口服,或每日服用新鲜梨汁、苹果汁、萝卜汁、黄瓜汁等果蔬汁250~750毫升;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和油腻煎炸食物,对预防春温病很有好处。
3、按摩肝胆经
肝胆经络循行过头部颞侧区。春天肝气升发,春困引起性情急躁、郁闷者:可用风油精或清凉油适量,涂两侧颞区﹙俗称太阳穴﹚,以双掌心按摩两侧颞区,直到局部有热感为度。此方法,适用于驾车司机,防疲倦,效果佳。空闲人员、办公室人员,提防春困:用热毛巾从双侧颞部向前额头正中处按刮,直到额头赤红为宜,有提神作用。
4、运动健身
我国人民创造了许多保健强身的方法,如气功、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保健按摩及各种其他的武术运动等,都可以增强体质。可以根据自身的年龄、职业、居住条件、爱好等,选择锻炼项目,持之以恒,可提高自身抵抗力,有助于抵御外界温邪的侵袭。
症状严重者,建议来院就诊!祝您健康!
专家介绍
曾英坚: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具有丰富的西医临床、中医临证及中西医结合诊疗经验。擅长恶性血液病、肿瘤化疗后的中医调治及不能耐受化疗恶性血液病、肿瘤的中医治疗;擅长中西医综合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贫血、过敏性紫癜、难治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擅长中医药联合个体化减毒增效化疗方案、去甲基化方案、最新医学技术及转化医学方案综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和老年恶性血液病。目前中西医结合诊疗血液疾病的技术水平处于省内领先及国内先进水平。
还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更年期综合征以及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头晕乏力、心慌失眠、抑郁心烦、自汗盗汗、手足心汗、畏寒燥热、月经不调、口苦口干、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等内分泌失调性疾病的中医调治和中医疑难杂病的治疗。
学术任职及荣誉: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病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中西医整合医学学组委员,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血液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主任委员,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分会主任委员,江西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西医结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疾病诊疗专家组专家成员,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中青年专家,全国第四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江西省首批中医药中青年骨干人才,获江西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卫健委抗疫“记大功”奖励
坐诊时间:总院门诊:周一、周四上午,周三下午;体检中心诊后专家门诊:周五上午;红谷滩国医堂:周一下午。
张大玲,女,住院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委员,江西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分会委员、江西省康复养生协会针灸推拿康复专委会委员。长期从事血液疾病的诊治,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等各类血液病的诊治。